行尸走骨
xíng shī zǒu gǔ
a dead-alive person
“行尸走骨”的成语拼音为:xíng shī zǒu gǔ,注音: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ㄍㄨˇ,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没有思想的人,年代:古代成语,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0卷:“枯木不复生,其牙叶纵遇阳和之春,长为阴冥下鬼,毕于朽腐,可谓愍嗟,虽位极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”,基本解释:比喻不动脑筋,不起作用,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。同“行尸走肉”。,例句:这个成语出自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传补》:“行尸走骨,仅有血肉而已。”意思是形容人非常瘦弱,好像只剩下骨头和皮肉。
| 拼音 |
xíng shī zǒu gǔ |
| 注音 |
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ㄍㄨˇ |
| 词性 |
作宾语、定语;指没有思想的人 |
| 英文 |
a dead-alive person |
| 年代 |
古代成语 |
| 解释 |
比喻不动脑筋,不起作用,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。同“行尸走肉”。 |
| 出处 |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0卷:“枯木不复生,其牙叶纵遇阳和之春,长为阴冥下鬼,毕于朽腐,可谓愍嗟,虽位极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” |
| 例句 |
这个成语出自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传补》:“行尸走骨,仅有血肉而已。”意思是形容人非常瘦弱,好像只剩下骨头和皮肉。 |
补充纠错